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恃宦而骄在线阅读 - 恃宦而骄 第165节

恃宦而骄 第165节

    “那怎么有口脂啊。”她酸溜溜地问着。

    “哦,应该是那个听说是京城第一花魁的央媚儿主动的。”陆行干巴巴地说着。

    “很美吗?”她强忍着酸气问道。

    “确实很美。”陆行砸吧一下嘴,“名不虚传。”

    明沉舟立刻瘪嘴,扭头瞪着谢病春。

    门口的陆行耳朵一动,见屋内没动静,立马开口强调着:“娘娘可前往别生气,那央媚儿的手都要伸到掌印衣服里了,我们掌印可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……”

    “陆行。”一声冷淡的声音轻声响起,倏地打断他的话,“你若是想要去天桥底下说书……”

    “没没没,我走我走。”陆行连忙裹紧衣服跑了。

    “她好看还是我好看。”屋内,明沉舟咬着他的耳朵,醋味十足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既见珠玉,怎堪鱼目。”

    谢病春轻声叹气,按着她白皙纤细的脖子,迫使她仰起头来,深深吻了下去。

    冰冷的唇落在滚烫上,就像含了一块冰,激的人战栗自后脊梁倏地一下窜了上来。

    五彩的绳结在两人缠绵交缠的手指中被收紧,五彩的颜色在昏黄的春光中被染上光晕,格外耀眼。

    衣衫/落地,遮住一室春色。

    暮霭生梅树,斜阳下高楼。

    五彩的绳结虚虚笼在手腕上,无力地垂落在软塌边缘,越发衬得肤色雪白莹玉。

    殿试那日,三月初一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

    明沉舟一向春困,躺在榻上睡得迷迷瞪瞪,只依稀听到一个脚步声匆匆而来,最后停在屏风前

    “娘娘,出事了。”

    英景的声音是说不出的沉重。

    明沉舟慢慢吞吞地睁眼开,声音还带着浓重的睡意: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“殿试出了情况。”

    明沉舟一个激灵醒了过来,蹭地坐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什么。”

    “万岁从《管子·牧民》中抽取‘以家为家,以乡为乡,以国为国,以天下为天下’为主题,又抽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中的‘临患不忘国,忠也。’为辅题,要求众位考生答题。”

    明沉舟盯着屏风后倒映出的身影。

    “有云南考生当场为宁王翻案,并自尽于大殿下,袖中翻出一封血书。”

    明沉舟瞪大眼睛,心中咯噔一声。

    内阁和司礼监难得一次聚在一起时相互沉默的。

    谢延眉目阴沉,盯着殿内众人,冷声说道:“一场科举,先是院试泄题,现在殿试竟然死了人,诸位,难道无话可说。”

    八人跪地地上请罪。

    “今年科举得蒙万岁厚爱,当了主考官,却是连连出事。”郑樊跪在地上,脱下官帽,暮气沉沉地说着,“是郑樊力不从心,无力回报万岁,故,请辞内阁首辅之位。”

    “爹。”郑江亭一愣,大喊一声。

    “闭嘴!”郑樊大喝一声,眉眼一扫,“什么爹,这里没有你的爹,这般不知轻重,往后如何为万岁效力。”

    郑江亭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,丧气地跪在地上,抹了一把脸,低声说道:“这事如何怪得了阁老,分明是那个死了的考生蓄意闹事。”

    “那宁王大逆不道,以上犯下,早已被一伙义士挫骨扬灰,哪里的冤,我看这个考生,分明是受人指使蛊惑。”郑江亭冷冷说道,目光冷冷扫过众人。

    安悯冉去年冬日钦差走了一月,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,整个人也跟着沉默下来。

    戴和平更是瘦的只剩下骨头,花白的头发瞬间染白了两鬓。

    如今内阁已经悉数听郑樊的话。

    对面的司礼监,杨宝整个人越发的尖酸刻薄,冷眼看人时,好似一匹孤狼。

    谢病春一如既往地垂眸不语,转着手中的银戒,看不清喜怒。

    “宁王。”谢延低喃一声,“胡呈儿是不是还在京城。”

    “万岁是怀疑胡呈儿?”黄行忠皱眉,“他因为回去安南,怕得要死,整日在行馆不敢出门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觉得巧了而已。”谢延手指摩挲着,随后冷淡说道,“现在还是自请罪责的时候,耽误之急是堵住民间悠悠众口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你们今日都不开口,那朕便自己点人了。”谢延眸光厉色扫过众人,“此事竟然还是科举的事情,那便依旧让郑阁老牵头,司礼监这边,就杨宝吧。”

    一直沉默地两个人抬眸,对视一眼,随后各自移开视线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两人行礼接下此事。

    一行人退下后,谢延坐在高高的明台上,淡淡说道:“去把宁王的案卷都调来。”

    绥阳的声音隐在黑暗中。

    “先帝已悉数毁灭。”

    谢延一愣。

    “倒是有几卷现成的塘报,之前太后也曾掉过西南一代宪宗登基后的所有塘报,司礼监藏书阁应该还放着,不曾销毁。”

    绥阳低声解释着。

    “娘娘。”谢延的眼皮微微一跳,喃喃喊了一声。

    “送来吧。”许久之后,殿内传来谢延听不清喜怒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宁王案曾在前朝是不能提及的事情,那时宪宗登基不过才三年,宁王案出现时,朝堂一片混乱,为此死的官员不计其数。

    此案到最后尘埃落地时,西南官场十位八空,朝堂死谏的御史也不计其数,那一年,宪宗广开科举,录取近八十人。

    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,所有的细节都开始模模糊糊,但宁王谋逆一事却是铁板钉钉的事情,毕竟有当时告状的文人,突然出现的义军,以及安南国王的密信作为证据。

    十年后旧案重提,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这件事情中。

    安南使馆中,胡呈儿吓得门口站满了侍卫,自己则是裹着被子,不敢动弹。

    “是,是,是那个人回来吗”他哆哆嗦嗦地问着一侧的仆从,“一定是他,你看,也是死谏,也是读书人当场撞死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一个撞死在宫门外的鸣冤鼓前,状告宁王十罪,一个撞死在金銮大殿上,要为宁王鸣冤。”

    他吓得舌头都在打颤,哆哆嗦嗦地说不清话。

    “是,是,一定是他。”

    仆从眉头紧皱,苦着脸安慰道:“也不一定,大周的水浑得很,也许只是随便拉了一个借口呢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那个考生虽然是云南人,可他在钱塘敷文书院读书啊,说不定就是一个替死鬼。”

    胡呈儿连连摇头:“不不不,不是的。”

    他突然愣在原处:“谢,谢病春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

    “你说那第四个小孩是不是谢,谢,谢病春……”

    “怎么可……啊……”

    一道凌厉的刀光自他瞳孔一闪而过,紧接着一道滚烫的鲜血,还有一个头颅被高高挑起,落到他怀中。

    “啊啊啊啊……”

    还不明白发生什么事情的胡呈儿不甘地瞪大眼睛,富有温度的脸颊还带着温热的弧度。

    仆从吓得直接跌坐在地上,头颅被扔到角落里。

    “若是再聪明一点就好了。”一个含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,“算了,再聪明再笨都是要死了。”

    仆从吓得牙齿打颤,咯咯地扭头去看。

    一截漆黑的衣袍在黑暗中,带血的刀在垂落在地上滴出一滩血水。

    “按我说的做。”

    那人的古怪的长刀微微一侧,发出一声细微的铁环碰撞声,随后便是凌厉的光自刀上一闪而过,刺得仆从忍不住闭上眼。

    “你就能,活。”

    一滩水自仆从坐着的地下溢出,染湿了精致的衣袍。

    “掌印,娘娘,安南使馆失火。”始休楼前,陆行快步而来,低声说道,“胡呈儿,死了,所有人都死了。”

    明沉舟蹭得一下自椅子上跳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不是我。”谢病春的声音冷淡响起。

    明沉舟失神地看着他,好一会儿才说道:“我信你,谢迢,我信你的。”

    谢病春垂眸。

    “那是谁?”明沉舟缓缓问道,“明笙死了,薛珍珠死了,我本来怀疑胡呈儿,现在他也死了。”

    她一顿,又更低沉缓慢的口气说道,艰难说道:“郑、樊。”

    谢病春抬眸看她,目光平静,眸光深处的冷意驱散了屋中的春光。

    “那他打算如何?”明沉舟不安问道,“郑樊熬死了四任阁员,稳坐内阁三十年,他可比明笙还狠,比薛珍珠还绝。”

    “年迈的老虎也是老虎,杀起人来同样会死人。”

    她喃喃自语。

    “他是怕了吗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谢病春伸手,握着她的手,低声说道,“但是没有回头路了,娘娘。”

    明沉舟怔怔地看着他。